首页 »润滑油基础油» 产品详情
更新时间:2019-02-24 21:12:36 信息编号:1062424 浏览:12次

产品信息

供应商:
南宁市宜华贸易有限公司
价格:
请来电询价
联系人:
龚小华 
联系电话:
-0771 5736188 
传真号码:
0771-3844066 
电子邮件:
yanfei@huayedc.com 
邮政编码:
530213 
公司地址:
广西 南宁市青秀区 民族大道131号航洋国际城3号楼1813-1815 
商铺:
mip.czvv.com/shop/10637917/

详细介绍

  • 品牌/型号:钦州/I类
  • ,
  • 规格型号:I类
  • ,
  • 品牌:钦州
  • ,
  • 闪点:0(℃)℃
  • ,
  • 40℃运动粘度:0(cSt)cst
  • ,
  • 粘度指数:80~120
  • ,
  • 倾点:0(℃)℃
  • ,
  • 用途:润滑油
  • ,
  • 类别:I类
  • 润滑油基础油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重要的是选用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AP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表1 API-1509基础油分类标准

    试验方法

     

    ASTM D2007

     

    ASTM D2270

     

    ASTM D2622/D4294/D4927/D3120

     

    类别

     

    饱和烃含量/%

     

    黏度指数VI

     

    硫含量/%(质量分数)

     

    I类

     

    <90%

     

    80~120

     

    >0.3

     

    II类

     

    >90%

     

    80~120

     

    <0.3

     

    III类

     

    >90%

     

    >120

     

    <0.3

     

    IV类

     

    聚α-烯烃(PAO)

     

     

     

    V类

     

    所有非I、II、III或IV类基础油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的挥发性。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PAO边界润滑性差。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量的酯类得以克服。

     

      除I~IV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类基础油。

     

      21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热氧化安定性好、挥发性、高黏度指数、硫/无硫、黏度、环境友好。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I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II或III类基础油将成为市场主流。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建立于1983年,为适应调制润滑油的需要,1995年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执行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方法和规格标QSHR 001-95,详见表2。这种分类方法与国际上的分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表2 我国基础油的分类

    类别黏度指数VI超高黏度指数IV≥140很高黏度指数120≤VI<140高黏度指数90≤VI<120中黏度指数40≤VI<90黏度指数VI<40

     

      通用基础油 UHVI VHVI HVI MVI LVI

     

      专用基础油 凝 UHVIW VHVIW HVIW MVIW

     

      深度精制 UHVIS VHVIS HVIS MVIS

     

      该标准按黏度指数把基础油分为黏度指数(LVI)、中黏度指数(MVI)、高黏度指数(HVI)、很高黏度指数(VHVI)、超高黏度指数(UHVI)基础油5档。按使用范围,把基础油分为通用基础油和专用基础油。专用基础油又分为适用于多级发动机油、温液压油和液力传动液等产品的凝基础油(代号后加W)和适用于汽轮机油、极压工业齿轮油等产品的深度精制基础油(代号后加S)。其中HVI油和VI>80的MVI油都属于国际分类的I类基础油;而VI<80的MVI基础油和LVI基础油根本不入类;VHVI、UHVI按国际分类为II类和III类基础油,但在硫含量和饱和烃方面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免责声明:此产品由该企业自行上传维护,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传众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产品推荐
    移动版 | 电脑版 | 返回顶部